聚焦“品质教育”新品牌,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长沙范式

三湘都市报·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邓琼 张译文 陈美余


【资料图】

树立“品质教育”新品牌,构建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……8月30日,长沙数百名校长、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,深入研讨,谱写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孙传贵表示,要坚持从上到下,从想法到做法,从学校到机关,都贯穿品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,做到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,把各项工作和各所学校都建设成为品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
案例:打造“品质教育”特色样本

“品质教育”的核心是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在高新区虹桥小学校长周琳眼中,“品质教育”与“体育”二字息息相关。高新区虹桥小学把体育作为第一学科,让健康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礼物。2017 年,学校“试水”首届全员运动会,每个学生都至少参与两个项目,随后学校又陆续开展了教师全员运动会、教师体育社团,激发每一名教师体内的“运动因子”。同时,为了让家校社达成“把体育作为第一学科”的共识,学校还成立了虹桥家校社跑团,有超过 1000 个家庭参与到跑团活动中来。

而在长沙市第六中学(长沙市兑泽中学),“三阶九步”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,以及在高中景鹏班将平板引入课堂,开展智慧课堂课改实验,已取得初步成效。该校校长向雄海认为,“智慧”应成为未来学校新生态,而“智慧教育”核心在“智慧课堂”,在课堂教学变革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。向雄海表示,通过学校高中智慧课改实验,将平板引入高中课堂,使得规模化因材施教成为可能,数据显示:高中智慧课改班对比传统教学班,有81%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,70%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规划能力得以加强。

“为了夯实‘品质教育’发展基础,‘十四五’期间,该区将投入 50 亿元,新建学校(幼儿园)41 所,新增学位(园位)3.8 万个以上。”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局长龙舟介绍,从“唯分数”向“人的全面发展”转变,是开福推进“品质教育”的“硬核”理念,该区连续9年举办“书香校园•快乐暑假”教师读书活动,并承办了“阅美湖湘·点亮成长”湖南省首届青少年读书行动启动仪式,全区80余个教师读书社依托“核心主题阅读、数字智慧阅读、家校协同阅读、跨界融合阅读”四个主题,让书香成为开福的味道。同时,该区5个基础教育集团和3个幼教集团的集团化办学工作全面铺开,学校发展从“一枝独秀”到“满园春色”,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抱团共赢”,全区各校(园)百花齐放、各美其美,以教育的品牌效提升优质均衡度和美誉度。

发展:积极探索长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范式

“长沙范式的‘品质教育’主要特征是‘1+6’。‘1’即改革创新,是推进‘品质教育’的动力源泉。‘6’即‘三有三成’,是‘品质教育’的目标任务,也就是民生保障有力、支撑贡献有为、结构协调有序,学生健康成才、教师幸福成功、家校社携手成就。”孙传贵认为,这些目标要求,是一个整体,缺一不可,也就是说,树立品质教育新品牌,既要在市域内实现品质的长沙教育,又要建设品质的学校,更要让学生、教师、家长得到高品质教育体验、高质量教育效果。

如何才能实现高品质教育?孙传贵表示,“品质教育”的建设具有多重视角,需要多方努力,形成合力,要将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和湖湘文化、长沙精神结合,培育学生的“五气”,打造长沙学子的独特气质。

此外,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的主阵地。“品质教育”的建树,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革。孙传贵表示,新课标明确了课程教学的三大改革方向:课程内容结构化、课程学习情境化、跨学科主题学习。这需要基于课程的概念、观念和理念等,建构重要的主题、任务、项目等形式的课程内容,化零为整,倡导项目式学习、问题式教学,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构知识技能,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发展核心素养。

不仅如此,孙传贵还强调,要关注教师生命质量,实现“教师幸福成功”,“教师的幸福成功,不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,还能影响到学生一生的生活态度、心理健康。”同时,关注家校协同,实现“家校社携手成就”,认真落实家访制度,带着感情走进学生家庭,走近家长心灵,把每一次家访变成增进了解、共享信息、融洽情感、达成共识的过程,并主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,提升家长的主人翁意识,探索建立家校矛盾纠纷调处机制,组建家校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,搭建矛盾纠纷调处平台。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