算力就是竞争力,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8月19日,在2023中国算力大会暨第二届“西部数谷”算力产业大会开幕式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,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,是全社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。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统筹发展和安全,以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为主攻方向,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技术创新和深度融合应用,做强、做优、做大算力产业,为建设制造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。

所谓算力,就是计算机设备或计算/数据中心处理信息的能力,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合共同执行某种计算需求的能力。它将与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一样,成为中国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要指标。一定程度上,它还是聚合人力、物力与财力水平和质量的综合指标。如何提高算力水平,已成为许多国家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话题。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,都在利用算力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。

根据工信部披露的信息,截至今年6月底,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,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EFlops(每秒浮点运算次数),位居全球第二。围绕算力枢纽节点建设130条干线光缆,数据传输性能大幅改善,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,服务器、计算机、智能手机等计算类产品产量全球第一。算力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生产力,算力正在向政务、工业、交通、医疗等行业快速延伸,向多领域快速拓展,并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、共同进步。在生物医药、天文、地理等领域,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。算力对航天航空强国建设,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同时,算力对广大居民生活也带来越来越多的变化。

算力就是竞争力,已成为共识,不需要太多的动员和宣传,也不存在推广与运用方面的障碍。需要解决的,是如何保证算力的先进地位和领先水平,要能够比其他国家的算力水平高、计算速度快、运行效率高,让中国企业更快地捕捉信息、更好地运用信息、更强地抓住关键信息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重点要抓好两大核心工作。

一方面,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。从算力基础设施的基本框架来说,我国已初步形成算力的产业链体系,有设施设备和软件供应商等构成的上游产业,有基础电信、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商等构成的中游产业,有工业、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用户等构成的下游产业,且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磨合,已经形成了产业协作与互动机制,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。但是,与世界先进水平与现实需要相比,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。重点在供给端。按照目前的算力布局状况,总体还是呈现东部运用、西部供应的格局,互补、协同效应还不是很强,迫切需要通过优化调整、特别是对资源需求的改进与提升,形成全国枢纽、区域中心、本地边缘协同发展的梯次算力基础设施架构,而不是目前的东西相对分离现象。特别是算力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度较高,导致东西相对分离的格局难以打破。如果基础设施水平更高、技术更优、对资源的依赖性减弱,算力基础设施真正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,算力的布局也就会更加合理,就能更好地满足需求端要求,促进需求端高质量发展。

另一方面,加强关键技术突破。算力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制定规划、加大投入、合理布局、科学安排等达到目的。即便暂时解决不了,也可以有计划、有步骤推进,可以先易后难、先简后繁。但是,关键技术突破,则等不起,也等不了,必须与时俱进。在算力方面,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,也没有比其他国家起步晚,关键是能否紧紧跟踪全球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趋势,加强系统性创新。在算力方面,遇到具体问题要具体攻关,寻求某些方面的技术突破。更重要的,要系统性创新、系统性技术攻关、系统性技术突破,保持算力的整体领先地位。(谭浩俊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