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研须持“半杯水”
【资料图】
“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,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。”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,必须始终保持“半杯水”心态,“半杯水”里装问题,多向群众请教,多向民间高手取经,剩下“半杯”装干货,把好的举措做法带回来,取到解决问题的真经。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先持“半杯水”,是在调研前做好预习,做足前期功课。当前,有些干部到基层调研提前“打招呼”、预设路线,甚至提前“彩排”,这样的准备,不仅看不到实情,还会造成决策失误、用人失察,助长弄虚作假、形式主义的歪风。调研不是图形式、走过场,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需要、人民群众急难愁盼,结合当地实际情况,事先梳理好调研的任务、主题,多开展“不打招呼、不做安排、轻车简从”的突击式调研,带着问题去、奔着难处去、向着解决去,有的放矢、靶向发力,牢牢掌握调研主动权。
高手在民间。以“半杯水”心态调研,要有“蹲下去看蚂蚁”的谦逊作风,甘当小学生。要防止“钦差式”调研,和群众身挨身坐、心贴心聊,真心实意向群众请教。如果把“调研”变“指导”、把“现场”当“秀场”,群众见了不敢“多言多语”,更不愿“掏心掏肺”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,也是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最突出的地方,做好调研,既要走进群众家门、同坐一条板凳,记清楚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,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;又要拜群众为师,听得了顺耳话,听得进逆耳言,汇聚有群众声音的“金点子”。
带着“半杯”心态,装回“满杯”成果。调研的目的不只是弄清情况“是什么”,更要弄透“为什么”,琢磨“怎么办”。许多基层调研走入“唯材料”的误区,干部到基层走一圈,收齐材料汇总上交,对于基层问题既不提指导意见,也不帮助解决,这种没有成果的调研还是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调研不是“纸来纸去”,而是装回“干货”,让从一线来的问题变成对策方法再回到一线,要深入思考、解剖麻雀,把问题抓住,把根源找准,破除痼疾;要总结提炼、举一反三,把收集的建议转化为有针对性的措施,切实服务决策、推动工作。
(郑祥军,作者系山东省高青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)
关键词: